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忽必烈与儒士的关系,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从1242年到1262年这二十年间,儒士们逐渐取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并得到了重用.这是由于忽必烈为了取得天下的缘故.而从1262年至1294年的三十多年里,忽必烈却逐渐疏远和压制汉族儒士,到最后弃置不用.最直接原因就是忽必烈认为儒士不忠、无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是史传分流的结果。尽管小说已经形成自己的体制与特点,但对史传的师承却不绝如缕。本文拟就《史记》与《儒林外史》在结构模式上的承传与重构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艾思奇、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思奇、毛泽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的奠基人、开拓者,他们从共同的时代需要出发,根据各自的身份和立场,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和实践,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基本框架、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他们当年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论述,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创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充分继承和发扬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4.
1610年后,在华耶稣会会长龙华民在耶稣会内部掀起了著名的“礼仪之争”,它的一个核心问题,即是 Deus 的中文翻译。拉丁文 Deus 有两种译法:意译和音译。龙华民和其他一些传教士支持音译,而金尼阁则支持意译。本文通过对金尼阁的《1610年中国年报》、《1616年给耶稣会总长的报告书》和《西儒耳目资》三份历史文献的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金尼阁与“礼仪之争”的关系,特别是他对于 Deus 之翻译问题的看法,以及原因。本文并不赞同将“礼仪之争”简单地归之于欧洲传教士如何理解和对待中国文化的问题,它更是欧洲传教士如何对待欧洲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2008年次贷危机开始,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至今未能恢复稳定增长,这也导致了"美国霸权衰落论"的又一波狂潮。针对衰落论者的悲观看法,一些乐观的西方学者纷纷撰文为美国霸权辩护,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美国仍然具有的优势,同时也道出了其忧虑之处和美国的应对之策。概言之,这些学者虽然承认美国实力有所衰落,但他们坚持认为美国霸权是稳固的、可修复的。据此可以判断,美国霸权的未来是模糊的,应当慎言美国衰落。  相似文献   
6.
魏晋玄学在发展上大体经历了"名教本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和"名教即自然"三个阶段,从这样一种发展历程上就可以看出,魏晋玄学最终极的目的乃是旨在解决"名教"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把两者予以调和。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可以说始终有着一条"名教"的主线,魏晋玄学与其说是对"名教"进行批判,倒不如说是为"名教"寻找"自然"的依据,这尤其体现在玄学中的伦理道德思想、自然主义思想和人本主义思想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和谐的典籍解释、学者解读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思想在中外古已有之。对于什么是和谐、和谐社会,不仅中外有不同的典籍解释,中外学者也有丰富的解读,这些典籍解释和学者解读之间有共性但也存在差异。从中西方早期和谐思想谈起,对和谐的典籍解释和学者解读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历年《国家赔偿法》可看出,我国的国家赔偿确立的是多元的国家赔偿归责原则,就我国国情而言,应当采用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公平原则作为归责原则,这样才能加强政府的责任感、保障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言语是魏晋士人清谈的基本载体,也是魏晋风度的重要表现形式。魏晋士人的言语世界异彩纷呈,既有鲜明的共同倾向,又有独特的个性差异,极能折射出士人人格的双重性,是后世品鉴魏晋风度的有效渠道。《世说新语》作为士人言语的宝库,其语料价值在此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相似文献   
10.
西汉后期,在董仲舒五德终始说的影响下,士人阶层的政治取向经历了由扶持刘汉政权到依附王莽的转变,刘向、刘歆父子是这种转变的代表人物。在当时的历史下,看似矛盾的现象却是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