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88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4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逆防卫质疑与犯罪人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论证不法侵害人对防卫过当行为拥有逆防卫权的这一制度构想的缺陷 ,但同时强调了应保护不法侵害人的合法权益 ,对无限防卫权予以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试论精神病人的受审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受审能力的概念,针对精神病人的特点阐述了受审能力的评定标准,将中外有关此方面的立法和实践进行了对比,指出现阶段我国立法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根据国情对受审能力实行三分法的设想,并建议指定辩护制度应惠及精神病人以维护他们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3.
铁路联系着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往往是恐怖分子进行恐怖活动的首选目标。事实上来自新疆、西藏等地的“东 突”、“藏独”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已对铁路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严峻的恐怖敌情,我们必须加强防 范与保卫工作,通过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措施,对可能遭受恐怖袭击的目标进行保护,防范潜在的恐怖威胁。根据铁路的 实际情况,防范工作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反暴力恐怖协调机制;加强反暴力恐怖宣传教育工作,树立全民防范意识;明确目标, 落实责任;运用手段,获取情报;加强对危险物品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4.
利于第三人合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岩 《法律科学》2005,23(5):55-63
利于第三人合同分为非真正和真正两种,本文仅考察后者。利于第三人合同与代理制度、债权转让以及赠与等制度都存在根本区别。从罗马法到当代各国民法典及其他民事立法,利于第三人合同制度经历了从禁止到许可并不断完善的过程。该制度涉及到三方法律关系,此种复杂的三方法律关系还表现在抗辩和不当得利等复杂关系上。我国《合同法》第64条并没有规定真正利于第三人合同,应就此作出修订。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后,俄印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度降温到关系改善,再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两国不断调整各自的对外政策以适应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结果。俄印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不再含有军事同盟性质;防务合作是重点;合作领域扩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在行政处罚时充分尊重当事人的申辩权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听证程序是行政处罚普通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听证程序的性质与功能、听证程序的组织机构和主持人、听证程序过程的设计以及听证过程中的有关行为的法律效力等方面对当事人申辩权的影响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犯意诱发型"的诱惑侦查不仅违反了侦查机关的职责,而且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为了抑制侦查权力的恶性膨胀,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在诉讼中应当允许被告人提出"陷阱抗辩",并且在举证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人就陷阱抗辨的主张进行举证,如果举证不能,应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反之,如果被告人能够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犯罪意图是侦查人员通过积极主动的行为引诱产生的,法庭应宣告被告人无罪.  相似文献   
8.
Since 2012 whe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stipulated that the defense counsel can verify evidence with the defendant at the prosecution stage, the theoretical circle and the practical circle debated over the scope of the evidence for ver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purpose of verification of evidence in a narrow sense, the side of the scope-limitation argued that the type, the scope of previewing evidence verification, and the right of checking only belong to lawyer. However, from the legislative reasons to protect the defendant's effective quality certificate, to maintain the basic structure that the lawyer verifies the evidence with the defendant, and to prepare effectively for the defense, the defendant should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the evidence. Therefore, the defense lawyer verifying the evidence fully with the defendant has legitimacy.  相似文献   
9.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2):105-122
Olson and Zeckhauser (1966) offered the first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for variation in the defense burdens of allies. Since then, the theory of collective action (Olson, 1971 [1965]) has been extensively tested using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 and the Warsaw Pact (WTO). While most studies indicate that allied defense burdens (the ratio of military expenditures to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re correlated with economic size, this relationship has rarely been assessed for non‐allied states. Here we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ational defense burdens and economic size, 1953–1988, for NATO, the WTO, the Rio Pact, and the Arab Collective Security Pact in a nested test using most of the non‐allied nations of the world as a control group. Our results generally support the theory. NATO and the Warsaw Pact consistently conform to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and evidence regarding the Rio Pact, on balance, is positive. Defense burdens are not correlated with economic size within the Arab Pact, however. In addition, nations’ defense burdens are affected by the external threat, as indicated by arms races and war; but the effect of involvement in war is surprisingly small.  相似文献   
10.
在对抗式司法理念的指导下,加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强化其辩护权以及实现控辩双方平等武装成为刑事诉讼立法的焦点。伴随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程序公正在刑事诉讼法中地位的提高.程序性辩护逐渐进入立法者的视野。《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确认了程序性辩护制度,并构建了相应的配套机制.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应当从构建司法审查制度和优化程序性制裁机制两个方面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