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116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4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民愤与审判之间一直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紧张关系。民愤的发生发展有其独特的心理机制,而两面性则是其固有的基本属性。因此它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刑罚的道德目的和实用目的甚至对整个刑事法治的影响都是利弊同存的,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民愤在审判中的作用都是不足取的。理性的态度应当是审慎地进行制度上的设计与完善,以让民愤扬长避短,帮助实现审判的公正。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 ,我国应建立与对外贸易相协调的专门海关法院。借鉴美国海关法院制度的经验 ,创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中国海关法院制度 ,对扩大改革开放、促进国际贸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恢复性司法的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唐芳 《法律科学》2006,24(4):55-63
恢复性司法是一个最热门却又最不成熟的话题。目前恢复性司法已经成为西方刑事法学界的一大“显学”,在数十个国家的立法和实践中获得采信,并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建立在刑事实证学派的目的刑思想、犯罪被害人学理论、犯罪标签理论和相对报应主义刑罚观基础上的恢复性司法,在自身定位、理念、功能甚至制度设计上都存在着诸多的困境与挑战,需要重新梳理和整合,从而探索出超越恢复性司法固有缺陷的改革路径,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之法治精神的理性诉求而不断革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司法理念是基于对民事诉讼制度的构建及运作历经长期认识而形成于人的头脑中的价值判断。理念的更新对于司法改革和改革后的司法都至关重要 ,科学的理念是制度变革的前奏和先导 ,而滞后的理念则可能成为良好制度运作的障碍。我国要实现民事司法的科学化、宪法化和国际化 ,必须革新传统司法理念 ,抛弃以往把程序当作工具、将人作为诉讼客体的传统做法 ,以人为立足点并根据现行环境需求来重构适应我们需要的理念家族。“以人为本 ,司法为民”是现代民事司法的核心内容 ,人性化民事司法应体现人的正义、自由、效益、安定等基本程序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5.
Abstract

While the use of active learning exercises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popular culture in the classroom have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potential gendered effects on learning and engagement when it comes to these practices has been limited. In this study,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ourses using a zombie outbreak as the theme for a United Nations simulation to explore whether there are unintentional gendered outcomes from these activities.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of previous literatu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manifest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enjoyment and learning when using zombie themes in active learning.  相似文献   
6.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hallenges for the disciplin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IS) that arise from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nges usually labeled "globalization." The focus is upon the challenge posed to IS by a transformation in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the subject matter that they study: that is,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creasingly experience and contribute to globaliza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ir daily lives as they simultaneously teach and learn about it. Significantly for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 in IS, pedagogical debates surrounding a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for strategies that actively engag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everyday experiences with the subject itself.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outlines some potential routes into the a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illustrating these with examples from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exercises.  相似文献   
7.
差别交往理论与青少年犯罪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差别交往理论是美国20世纪犯罪原因的社会学观点发展中的里程碑。它突破了传统的从生物和心理异常方面探讨犯罪行为原因的研究定式格局,将视线切换到“正常的人”是如何学习进行犯罪行为的问题上,牢固确立了“犯罪行为是习得的”观点。这一理论表明,既然犯罪是后天习得的,那么预防犯罪就成为可能,加强与非犯罪行为模式的联系,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将这一理论运用于矫正领域,我们有必要树立“社区为本”的矫正理念。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知法的实现途径是对青少年进行有效法律法规教育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青少年法治信念的内化过程。从实现方式、实现态度的角度分析,可以将青少年知法的实现途径分为积极途径和消极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提供证言的同案犯具有特殊地位。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同案犯证言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也引发了一系列证据法和程序法问题。同案犯证言具有潜在的不可靠性,可通过健全证据开示制度及法官审查制度等措施保证该证据的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10.
杨树明  李健 《河北法学》2006,24(5):33-38
判例法和成文法分别是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主要法律渊源.然而,作为一种创制法律、解释法律的技术方法而言,判例法与成文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来自法官个案司法经验总结的判例法,由于其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可以弥补大陆法系成文法适用与解释之不足.成文法亦是我国的传统,借鉴和移植判例制度,有助于克服我国司法解释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增强法律适用的确定性、灵活性和公正性.尤其在国际私法领域,立法的严重滞后,使得判例制度的引进和重构成为完善我国国际私法的一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