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6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7"伦敦地铁爆炸案的发生,会使全世界更多国家重视反恐上的合作,也会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产生影响,它提醒我们,地铁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我们应当借鉴世界各国地铁系统的反恐经验,不断完善和加强包括北京地铁系统在内的各项防恐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刑法》第二十条重新界定了正当防卫的概念,放宽了防卫限度,增设了无限防卫权,与1979年的《刑法》相比,进一步完善了正当防卫制度。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公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有利于司法机关正确认定正当防卫。但在具体适用正当防卫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正确认定防卫意图,准确判断防卫限度,严格把握无限防卫权。  相似文献   
3.
在反恐形势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下,教育机构已逐渐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重点目标。基于GTD数据库中所收录的2009-2018年恐怖袭击的数据,以教育机构为研究对象,从教育机构恐怖袭击的发生数量、地域分布、袭击手段,以及所造成的后果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对两个典型案例(两个国家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教育机构恐怖袭击主要有以下特点:袭击频发但呈下降趋势、袭击地域分布不平衡、袭击手段以爆炸为主袭击损失小但引起恐慌大等。对教育机构恐怖袭击,应从安保措施、情报预警、危险品管控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4.
九一一事件后,国际反恐行动似乎已陷入"越反越恐"的怪圈,这与人们对恐怖主义的"越描越恐"密切相关,而隐喻的存在及广泛使用是导致"越描越恐"的重要原因。在恐怖主义的治理中,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涉恐隐喻具有启发性,但也因其随意性、凸显与隐藏的特征,限制了人们关于恐怖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在美国涉恐的政治、媒体和学术话语中,"恐怖主义是战争""恐怖主义是野蛮的东西""恐怖主义是疾病"和"恐怖主义是不受欢迎的植物"是占主导地位的隐喻。这些隐喻深植于历史、人们的恐惧、社会系统和舆论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们对恐怖主义的正统看法。进行隐喻分析,使用多种隐喻,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隐喻陷阱,但仍不能消除它。因此,在恐怖主义治理的过程中,坚持"犯罪"隐喻为主导、灵活使用多种措施、重建受损的政治秩序、减少对无辜平民的伤害和对穆斯林的歧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暴力袭警案件频繁发生,而且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暴力袭警的根本原因是警察权威的弱化。因此,解决暴力袭警问题的根本对策是警察权威的重新构筑和强化。分析警察权威,必须从社会秩序结构入手,搞清警察权威、治安规则和警察客体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影响我市打击犯罪质量与效率的因素是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加快,各种诱发和产生犯罪的负面因素增多,打击犯罪的难度增大;法制工作各有关环节均存在不适应形势要求的情况,影响打击犯罪的力度;公安机关执法整体水平不高、治安控制整体实力不强."重典治乱"是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客观要求;提高打击犯罪效率与质量是其关键环节.当前的主要工作思路主动进攻,形成持续"严打"社会声威;快侦快破,提高打击破案时效;最大限度地把警力安排到街面,提高发现抓获现行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暴力袭警案件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袭警现象频发、社会治安严峻,应从社会治安、执法现状、立法概况、自身素质、心理防范等方面分析暴力袭警的深层次原因,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遏制暴力袭警案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袭警罪中“暴力”的法教义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袭警罪首案频发。司法实务人员对袭警罪中"暴力"的理解泛化以及入罪门槛过低,导致袭警罪大有成为我国继醉驾犯罪之后第二大犯罪的趋势,如何理解袭警罪中的"暴力"因此成为理论和实务中的难题。结合我国司法实务中部分地区发生的袭警罪的典型首案,根据刑法中"暴力"的含义以及袭警罪"暴力袭击"行为的规范内涵,袭警罪中"暴力"的性质仅限于"硬暴力"而不包括"软暴力";暴力的发生仅限于突袭性而不包括缓和及具有预见可能性的非突袭性暴力,暴力突袭性的具体特点包括突发性、瞬时性和意外性;根据袭警罪侵害警察人身安全、妨害公务正常执行从而侵犯公共秩序法益之逻辑关系,以及构成要件符合性与保护法益之间的共通性,应联系暴力袭警行为及其结果,通过法益甄别值得处罚的暴力袭警行为,从而将不具有可罚性的暴力袭警行为排除在刑法的适用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尚未确立答辩失权制度,而现行的答辩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建立答辩失权制度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合理限制,有利于落实诉讼平等原则、避免举证混乱、提高诉讼效益.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双重价值目标。国外答辩失权制度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该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我国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同时也应注意保护被告在谊一制度中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0.
Eleven deaths from crocodile attacks 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Australia were reviewed. The male:female ratio was 8:3; age range—10–62 years, average 29.4 years. Four children were included (one boy and three girls, aged 10, 11, and two at 12 years), and there were seven aboriginal victims (64%). The attacks were witnessed in eight cases with the victims swimming in freshwater N = 5, standing on a river bank N = 1, fishing in fresh water N = 1, or diving in the sea N = 1. At autopsy, several distinct patterns of injury were observed ranging from complete traumatic disruption of the body with only incomplete remains for examination (N = 5), to crushing of the head with fractures of the skull (N = 4), crushing of the chest with fractures of the ribs and sternum (N = 2), and avulsion of limbs (N = 4). In one case, there was decapitation. Autopsy evaluations were complicated by decomposition and loss of body pa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