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法律概念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概念是法律的基本构成要素,没有法律概念,我们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法律问题。与哲学、政治学等学科相比,我国的法学对法律概念的研究却显得相对薄弱。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要正确运用法律推理,必须首先研究法律概念。本文从研究概念入手,阐明了法律概念的涵义以及法律概念与一般概念的不同点。从立法、司法的角度,分析了法律概念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警务活动是由公安机关的职能与性质所决定,并与公安机关的职责与义务相适应,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及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公安机关警务活动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外延进行正确分类,对于公安机关在实践中正确区分警务活动与非警务活动,有效地履行职责,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金玉 《政法学刊》2006,23(2):51-56
我国刑法立法解释,有其特定的存在依据和特殊的涵义,与刑法立法、刑法修正、刑法司法解释等概念有着各自的内容和特征;其具备严格的形式特征要求,刑法中的解释性条款、刑法(修改)草案说明、刑法补充规定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对刑法问题的有关答复等,都不属于刑法立法解释。  相似文献   
4.
李小华 《河北法学》2005,23(4):148-151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名实相符的理解应是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的,具有民事法律意义(或产生民事法律效果)的行为.对如何理解这一表述、其外延如何及与相关概念关系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劳动权的多重意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劳动权是劳动法学的核心范畴 ,强化对劳动权范畴的深层次探究 ,既是劳动法学学科发展的理论任务 ,也是劳动法制建设的现实需求。劳动权构造的“权利群”现象、主体利益需求的多样性以及义务对应的多元化都决定了劳动权属性的多重性、复杂性 ,也决定了劳动权必然具有多重的精神意蕴 :生存理念与发展理念相并行 ;社会权属性与自由权属性相兼容 ;物质利益与人身、人格利益相统一 ;倾斜保护与平衡协调相结合。比较而言 ,劳动权范畴中的发展理念、自由权属性、人格法益、平衡协调机能往往被忽视 ,应该突出予以阐释和强调。  相似文献   
6.
将进行体作为英、日、汉三语中的一个共有的语义范畴加以考察,以语言学中存在的"典型与周边"、"基本与派生"的现象对三语中的进行体在具体运用中所存在的或相似或相异的语义现象加以分析比较,力图以一个共有的尺度探求英、日、汉三语进行体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所存在之现象间的规律所在。  相似文献   
7.
传统逻辑主要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科学。从思维的逻辑形式来看,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是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能否准确理解和使用概念,是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针对理解和使用概念中的三个问题即概念与语词的关系问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问题;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电视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最有力的传播工具之一,但电视人有意无意地割裂声画关系、很少考虑有效地运用修辞手法来提高传播效果,同时,传统语言学、修辞学也忽视对电视语言进行研究。这制约了电视这个复合符号系统在传播信息和理解知识上的前进。电视工作者和语言研究者应该努力揭示出电视语言的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通过对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经验系统总结,用一系列新观点、新判断、新论述把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境界。这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作出科学界定;二是对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作出系统阐述。这些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的新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法律解释是一种依据法律而进行的法律思维活动,属于法律方法的范畴。不同的主体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基于不同需求的法律解释活动,是否与个案的司法裁判活动有关为标准,可以将法律解释的主体和场合分为法官、参与案件的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以及未参与案件的普通公众和法学者;法律解释的对象应是法律文本,而不是法律规范或法律条文;法律解释“产品”应是审判规范,而不是法律规范;法律解释的外延应包括对法律文本意义的理解和说明,而不仅仅是对法律文本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