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8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4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充分阐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最新理论成果。讲话深刻揭示了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基本要素,“三个代表”是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更是我们党完成执政兴国两大历史性任务的根本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将加速当代中国的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有机联系、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历史进步趋势。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明社会的治理模式,应该是德治与法治的高度协调、高度融洽的互动。在坚持法治的总体框架下坚持德治-法治互动,既是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又是社会现实的诉求。当今中国,必须通过道德法律化、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抓好公民道德教育和培育公民法律信仰,才能实现德治-法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旅游伦理思想及其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旅游伦理是指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形成的,用于调节这一领域中各种道德关系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破坏性资源开发等负面效应.为了克服这些消极因素,加强旅游伦理建设,提出并运用旅游伦理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旅游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在法治社会中如何做到"以德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发生了剧烈的嬗变。嬗变中的伦理道德将走向何方 ?伦理道德是否具有通过调适实现自身绵延的可能 ,伦理道德应定位在多大的合理空间 ,中国将如何从伦理社会走向法治社会 ,在法治社会中做到“以德治国”。本文探讨并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荣辱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这既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又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党中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具有节俭思想的消费伦理意蕴,大学生应以其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伦理观。  相似文献   
6.
各自治区及其他民族地区自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就业,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机制,积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民族政策法规,少数民族就业数量质量明显提高。受到诸多因素综合影响,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就业的实现。提升少数民族就业竞争能力,离不开就业促进制度建设和路径规划,这涉及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劳动就业制度设计的重大问题,更离不开民族地区有效转化国家立法政策,不断创新民族地区就业促进制度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老的清廉文化传统,肇始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战国,确立于汉唐,成熟于宋元明清。主要由政治之道和政治之德构成的清廉文化,其核心价值是清廉,是防范为先、道德自律与自觉的政治治理模式,有助于澄清吏治,防范与减少贪腐行为与渎职犯罪,具有自律性、启示性与警示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经济伦理视阈下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汉魂 《中国发展》2010,10(3):24-28
该文从《资本论》的人道观、自由观、正义论角度出发,对中国建立低碳经济制度进行分析,认为《资本论》对高碳经济的正义审视仍未过时,对建设中国低碳经济的制度保障也不乏现实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都是动态的过程。怎样寻求两者的有机结合,重视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人们应当更加关注的。本文从“机制”的词源意义出发,认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应当包括法治与德治的内在运行机制、二者相结合的作用互补与协调机制以及人力资源协调机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实现人类共同福祉的必然选择。是人类在探索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发展形态及其系统理念和战略思想。它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本文通过对其涵义、要求、伦理基础等的分析,提出将缔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贯穿整个立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其基本理念指导制定、修改、补充和完善相关法律,明确缔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遵循“在不断完善国内国际立法的同时追一步加强国内立法与国际立法相协调”这一必然趋势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之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