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已成为当今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人文”二字 ,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文素质是一个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文章从我国公安教育的现状和所处的教育环境方面对公安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名人故居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维 《思想战线》2001,27(6):50-54
名人故居是一种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含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充分挖掘名人故居中的文化内涵,是倡导文化旅游,提高旅游品味,促进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3.
世界正以“多元”的姿态昂首迈向 2 1世纪的“地球村” ,面对形势与过去迥异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事业心、成熟度以及领导能力是否经得起考验 ,能否紧跟时代步伐 ?这是倍受世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问题严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创新,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在创新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警院精神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院精神是警察院校发展过程中具有超越历史、时代和文化之永久魅力的独特气质、内在品质和理想追求。警院理应培育和弘扬“警院精神”,通过借助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支撑和引领,加强人文管理,创品牌文化。把警院精神的培育、继承及弘扬渗透到人文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把警院精神升华为警院品牌文化的精髓,使警院精神的继承、培育及弘扬与品牌文化的创建同步。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舒婷<神女峰>一诗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追问是该诗的主题.本文阐发了充溢其中的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精神,讨论了该诗的成功所在、时代意义、局限和不足,探究了女性反抗和独立不彻底的原因,最后结合舒婷其他爱情诗,揭示她对女性命运的拷问和确立大写的"人"是其一以贯之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7.
汉代是传统法转型的时期,不啻在立法指导思想上与秦朝分野,在法律制度上多有改革,它继承和创制了许多具有人文精神的法制原则和法律制度,是一个在传统法延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代。从人文视角探究汉代法制的理性元素,诸如矜老恤幼、容隐制度、录囚制度等内在的价值,挖掘传统法文化遗产的优质内涵,可以为现代立法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8.
人性化执法是人本理念和服务精神在公安边防执法实践中的必然要求和体现,是蕴涵了价值尊重和人文关怀为表征的社会主义新型法治精神。公安边防派出所人性化执法的提出有利于实现法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双重价值目标的统一,有利于实现公安边防行政执法合法性与合理性双重原则的统一,有利于实现公安边防派出所管理者和服务者双重角色的统一。因此,要积极树立公安边防干警人性化执法意识,不断提高公安边防干警人性化执法艺术,不断加强公安边防干警人性化执法监督。同时,必须明确公安边防派出所实施人性化执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对象是富有创新精神、性格独立、富有拼搏精神、主观自我、渴望独立的新一代,他们是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其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性格中也存在自私、崇尚物质享受、爱攀比、争强好胜等不良习惯。面对这样的主体,则进一步要求高校教师要用科学、合理、人性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管理教育,激发他们的热情、削减他们的叛逆。只有尊重、鼓励学生,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高等学校校园。  相似文献   
10.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present, the death penalty is a possible sentence in 31 out of 50 states, as well as within the military and for federal cases. In the U.S., numbers of executions are declining, in part due to moratoriums in place and challenges to execution by lethal injection. Participation by physicians in lethal injection executions has been steadfastly viewed by professional medical organizations as contrary to their ethical standards. However, physicians have participated in lethal injection executions, and the morality of the death penalty itself is a matter of intense social and political debate. Medical ethics commentators an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have typically held that the prohibition on physician participation in the death penalty is independent of the ethical status of the death penalty itself.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is view is untenable, and that it is tied to a view of professional role virtue that is similarly untenable. At the same time, it argues that, given the morally uncertain status of the death penalty, it is plausible that virtuous physicians may either refuse or choose to participate in some aspects of the death penal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