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人民监督员制度从试点运行至今已有十年时间,作为一项新生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在这十年间接受了来自社会各方的多角度评价,其制度本身也在与实践的不断融合中被催生出多种发展可能。现阶段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其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影响其深层次发展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内部运行中,同样体现在外部参与中。只有敢于跳出现的有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推行方式,有次序地从根本性问题入手进行制度完善,建立真正获益于整体的制度模式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由社会观念、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三者构成,三者互动导致社会变迁。此模型解释了三种社会变迁的模式以及相应的合法性。法律制度化是解释社会变迁与法律转型关系的关键。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法律转型应朝着法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继2003年"问责风暴"之后,随着重大突发事件接踵而至,在中国掀起新一轮"问责风暴"。虽然迈出了问责制度化的重要一步,但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仍需要进行深层次思考。其普遍存在四种现实困境:重"自上而下",轻"自下而上";重"火线问责",轻制度问责;重问责行动、结果,轻问责理念、过程;重"轻"责任,轻"重"责任。解决其现实困境,对其进行制度设计,理念先行是前提,绩效问责是突破口,官员复出机制是重要环节,统一立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