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孔孟德性伦理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德性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建构了一个内容涉及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德目系统。因为这个系统德目繁多,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古往今来被人们视为生活的行为准则、修身养性的理想目标。仁、义、礼、智、信是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德目,且以“仁”为核心。孔孟德性伦理思想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己及人、修身养性、经邦济世”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自然境遇不同,所衍生的法文化亦不相同。中华法文化坚信良好的秩序应由"礼"加以维持,葡萄牙法文化则崇尚私权保护以构建稳定的秩序。差异巨大的两种法文化,在16世纪中期初汇于"华夷交涉"的澳门,却未产生激烈的冲突,更未融合成一种崭新的文化。其直接原因是明清政府"建城、设官、自治"的治澳之策确实起到文化隔离、防御之效果,而深层次原因是具丰富"仁爱"底蕴的中华法文化以其宽广之胸怀包容着葡人的风俗习惯与行事准则。  相似文献   
3.
在对社会治理活动的伦理审视中,我们发现,如果在人类以往的社会治理模式中,治理者的仁爱道德品性缺乏客观保障的话,那么在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则要求治理者必须把仁爱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来加以承当。公共管理者的仁爱是博爱与自爱的统一,他能够承当这一道德责任和义务是他成为合格的公共管理者所应具有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仁爱”是杜诗的灵魂,也是杜甫为人的本色,杜甫首先是仁者,杜诗的仁爱主要是继承了儒家传统并有所发展;将仁爱精神放在现代人类社会的大背景下与博爱相比较,仁爱最符合中国国情,当前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首先需要仁爱;人类社会要实现和平共处、和谐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仁爱。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俘虏观中对待俘获的敌人和己方被俘的人员存在着两种迥异的态度.一方面是对待俘获的敌人以仁;另一方面是要求己方被俘将士以死尽节.这种"修己"与"治人"的差别直接形成了传统文化中俘虏观的悖论.其文化内核及形成根源可追溯到中国儒家的"内圣外王"理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