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1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对称关系不均匀的本质导致了互动中强者与弱者之间知觉的差异。尽管双方都在试图“处理”这种非对称关系——强者试图进行主导,而弱者会进行挑战——但大多数非对称关系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稳定的。这些关系是通过互动来维持的。亚洲非对称关系的独特之处在于中国的中心性。中国幅员辽阔的地域、中国的人口与生产力规模为其典型的非对称对外关系创造了条件,并且中国的中心区域和各地区之间也同样体现出非对称的特点。有清一代,亚洲各国曾彻底臣服于这种非对称关系。在非对称关系中存在三种标准,即对抗的双方能力差距悬殊、角色无法调换、无法消灭对方。清朝传统非对称关系的根基最后被摧毁,很大的原因是来自其内部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在当今全球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形势下,中国的“和平崛起”(peaceful leap forward)则引发了关于中国传统治理与外交方式新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 积极推进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批准延边州享受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给延边州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条件,重要的是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以整体性的眼光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它经历了一个早期探索时期,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一个准备阶段后发生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过一个准备阶段后发生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次历史性飞跃在历史课题、进程时态和理论贡献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铜仁地区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夺取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正确估量区情,勇敢面对机遇和挑战,确立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选准实现跨越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侧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四次历史性飞跃。即毛泽东时代 ,是从“革命能力”到“执政能力”的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阶段 ,是从“抓革命、促生产”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飞跃 ;江泽民时期 ,是从“两个文明建设”到“三个文明建设”的与时俱进 ;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十六届中央领导集体 ,正在开始由“实际能力”到“理论能力”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百花齐放》和《红旗歌谣》的创作与编辑是郭沫若在大跃进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活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处于整体上被改造、文学创作失去自由的环境中。郭沫若虽然有着灵魂的挣扎与困惑,但从他参与的诗歌创作和编辑工作中看,其精神的主导面,不是疏离这种严酷的环境,而是顺应和强化着这种严酷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这是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反复折射出的客观真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要件、成果等内容为理论框架和逻辑视线,结合“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形成过程,科学分析其实践功效,特别是与“三个有利于”的继承创新关系,必然得出结论:“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伟大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伟大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治党、立国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 2 0世纪 6 0年代初山西农村个体经济的发展作了历史性回顾 ,认为当时中央和省委对个体经济较为理性的认识以及一系列正确方针、策略的实施 ,对山西个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性保护和支持 ,也为改革开放后农村个体经济的迅速发展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想不经受资本主义所经历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其全部文明成果,可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只是选择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选择”而非“跨越”,是建立当代社会主义的真正路径。因此,当代社会主义的“真正使命”乃是集中精力去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里,资本主义所经历的整个“自然的发展阶段”都必须由社会主义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