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9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精神病人的受审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受审能力的概念,针对精神病人的特点阐述了受审能力的评定标准,将中外有关此方面的立法和实践进行了对比,指出现阶段我国立法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根据国情对受审能力实行三分法的设想,并建议指定辩护制度应惠及精神病人以维护他们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2.
医患关系是以生活消费为内容的消费关系 ,存在医患双方事实上的实力对比的悬殊 ,对医疗纠纷应当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9条有关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由于症状表现的主观性以及当前客观检查方法所能提供证据的匮乏,加之赔偿伴生的症状伪装和夸大等问题,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的伤残评定鉴定意见一致性不高.在人体损伤赔偿纠纷中,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的伤残评定成为法医精神病鉴定的争议点和难题.通过对脑震荡及相关术语变化、脑震荡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症状表现及诊断标准、脑震荡后综合征客观评...  相似文献   
4.
法医精神病鉴定在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领域中,以鉴定意见的证据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与其重要性不相匹配的是,法医精神病鉴定学科发展尚不完善、专业发育尚不成熟,尚不能满足社会和民众的期盼和要求,甚至引发负面评价。为进一步促进法医精神病鉴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法医精神病鉴定人的视角,结合法医精神病鉴定的内容架构,重点阐述法医精神病鉴定主要项目及其作用、评定要点,尤其聚焦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阐明当前存在分歧和困难;简要介绍法医精神病鉴定人执业要求、法医精神病鉴定质量控制;以及简述法医精神病鉴定与临床精神医学实践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音乐心理剧对我国海洛因依赖者的戒毒动机和操守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将62名女性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1)和对照组(n=31)。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Joseph.J.Moreno音乐心理剧临床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将实验组干预后的戒毒动机与干预前及对照组进行比较;追踪所有被试的复吸情况并进行统计;对总体戒毒动机、操守率和各戒毒动机因子进行相关分析,了解干预的方法对戒毒动机和操守率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总体戒毒动机与对照组和干预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总体戒毒动机与"家庭因子"呈显著正性相关(r=0.364)。实验组操守情况(58.06%,18/31)优于对照组(35.48%,11/31),但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音乐心理剧临床干预对提高海洛因依赖人群的戒毒动机有明显作用,但在提高复吸率方面效果不明显。提高戒毒动机需要从家庭角度进行干预。由于文化上的差异,本法在临床运用的过程中有些技术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解释将对犯罪嫌疑人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羁押期限,是值得商榷的。应该认识到犯罪嫌疑人精神病鉴定在性质上类似于羁押,在德国和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是鉴定留置的一种类型,法律对其规定严格的实施要件,以防止对相对人权利不当的干涉。我国应从人权保障出发,在刑事诉讼法修改时,重新定位对犯罪嫌疑人精神病鉴定,并完善相关制度设置。  相似文献   
7.
江涌 《时代法学》2014,(3):73-82
强制医疗的制度体系在精神病鉴定、保护性约束、法律监督、案件审理、判决执行等诸多环节存在问题。精神病鉴定制度存在鉴定启动权的官方垄断、鉴定人责任不够明确、鉴定人中立性存疑、鉴定羁押制度缺失等问题;临时约束性保护措施存在"临时措施"名不副实、缺乏程序正义的公正外观、滥用措施缺乏法律责任、适用标准相对较低等问题;法律监督缺乏针对性的制度与合理的奖惩机制;辩护权保障不足,法律援助生成较晚;法院审理程序与普通案件审理程序有重大差异;法院强制医疗的决定缺乏有效执行的保障。困境成因是多元的、复杂的,既有主观上认识能力、价值取向、部门利益等因素,也有客观上精神病复杂性、资源稀缺、法治环境欠佳等限制。国家只有真正重视精神病人的权利保护,提供制度的物质基础,投入大量资源才有条件健全各项制度,从而保障强制医疗制度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Purpose: in the literature, the term ‘Internet crime’ has been coined to indicate the scenario in which a victim of homicide or other crimes is met through a chat room, and lured to death at the hands of the murderer. Various criticisms have been made of this new concept, on the grounds that the outcome is no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crimes committed without the use of Web resources, and so the method used has no particular influence. Indeed, it has been claimed that informatic crime just reflects a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nature of crime rather than a new form of criminal behavior attributable to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for criminal purposes. Method: our reflections were prompted by our experience as expert forensic psychiatry witnesses in three cases in which the aggressors had confessed to having had an exclusively virtu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victims, in which they spent a lot of time daily in a chat room. Conclusion: this scenario offers points for reflection on the nature of Web-mediated victim–aggressor interactions, to assess the effects on the planning and commission of the crime. Discussion. it’s our opinion that there really is such a thing as Internet-correlated crime, because in this cas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 Internet interactions progressively altered the men’s perception of the re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self and their victims.  相似文献   
9.
美国医疗差错的概念、定义与特征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差错已经是一个全世界的问题。越是现代化的国家 ,这一问题就显得越为严重 ,在美国因医疗差错导致患者死亡已占死因的第 8位。在我国 ,一直习惯使用医疗事故的概念 ,而医疗事故又在《刑法》里有明确的罪责。随着中国经济日益与世界接轨 ,法律制度中的一些概念性问题也在逐步朝向国际统一方向发展。因此 ,对于医疗差错的明确统一定义 ,就显得十分很重要。本文主要介绍美国法律方面的相关规定。一、医疗差错是当今的世界性问题1999年 ,美国医学研究所 (IOM ,theInstituteofMedicine )估计 ,每年有 980 0 0人死于…  相似文献   
10.
Han W  Gu SZ  Chen T  Jia XD 《法医学杂志》2006,22(2):144-146
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实践中,精神伤残的评定越来越多。现行《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中关于精神伤残评定的相关条款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常因认识不一致而产生歧义。本文结合典型案例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精神伤残司法鉴定中常见问题进行探讨:(1)在评定智力缺损程度时,应结合伤前智商进行评定;(2)精神伤残评定的时间应在医疗终结后一年;(3)精神伤残评定中应引入量表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