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犯罪嫌疑人的主体性表现为平等权、参与权、救济权有机的权利体系。当前我国在建构和保障犯罪嫌疑人在侦查程序中的主体地位方面与西方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应借鉴西方国家的理论、制度和做法对我国犯罪嫌疑人的主体性进行建构:法律上确认犯罪嫌疑人的主体权利,建立司法介入制度,确立侦查谦抑和检察监督侦查的原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2.
侦查实验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侦查学原理中必须涉猎的内容,侦查实验在诸多方面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侦查实验的界定,侦查实验的分类,侦查实验与审判实验和审查起诉实验的异同,侦查实验的法律规制等相关理论问题的粗浅探讨,希望对其理论甚至实践操作体系的日臻完善,能有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3.
间谍犯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间谍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是犯罪心理外化为行动。而间谍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内外在诸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间谍犯罪心理的有关问题,对于确认间谍案件性质,打击和预防间谍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程序法上,卧底侦查必须遵循特有的程序法则,卧底警察在超越法律授权的范围之内获得的证据是否有效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卧底警察身兼侦查官、证人、取证人等多重角色,但在刑事诉讼中,他们的身份保密与上述角色必然存在冲突,卧底警察拒绝出庭作证需有合法、合理的理由。法治国家要求的明确法律规定是卧底侦查在理论与司法实践中赖以存活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诱惑侦查手段普遍适用于毒品等隐蔽性犯罪,已为我国法律所肯定.但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明确禁止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我国学说上普遍主张对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的被引诱者在实体法上作无罪处理,似有不妥.程序法上,对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证据的排除,根据我国法律只限于某些场合.从国内外实务来看,对被诱惑者“定罪但从宽处罚”的做法得到广泛认可,我国应当进一步将这一做法具体化.由于对被引诱者减、免刑事处罚的规定已逾越司法解释的权限,应由立法解决.  相似文献   
6.
社会防控死角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转型期犯罪形式的多样化、社会防控模式存在问题;减 少社会防控死角,必须在侦查主体、侦查手段、侦查决策指挥以及侦查与防控整合方面完善。  相似文献   
7.
盗窃案现场的痕迹之所以能反映罪犯的职业特点是因为痕迹有它特定的关联性和客观性。注意发现盗窃犯罪现场罪犯的职业痕迹,对于划定侦查范围、确定侦查方向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证券市场由于本身机制的缺陷和监管缺位致使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发生,公安机关要提升打击证券犯罪的力度,必须设立证券犯罪专门侦查机构,提高证券犯罪侦查的效率,从而维护证券市场稳健快速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模拟实战教学是指用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等形式,再现实践活动情景,使学生设身处地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组织模拟实战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侦查专业知识和熟悉侦查程序的重要方法,也是掌握和领会侦查技能的重要途径。基于上述特点,模拟实战教学普遍被公安院校侦查专业课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