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34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100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中国经济结构不断演进的主要动力来自三个方面:政府主导的渐进式制度变迁;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为主要内容的技术进步,以及深刻变革的国内国际分工体系。因此,中国经济结构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不断调整的非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技术合同作为技术成果商品化的法律形式,有着特定的范式、内容和要求。文章对技术合同的经济"成本"打量进行了分析,并从哲学角度对技术合同进行了思考,认为技术合同存在着对立与统一、形式与内容、可能与必然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3.
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文章通过对日本近代技术革新、引进的过程和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概述,从引进技术的适用性、政府的扶持政策及强大的社会能力三方面对日本成功引进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并与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以期能从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4.
美学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4,30(1):82-87
人类审美个性与其普遍性文化功能是德国古典美学两主题 ,其间存在的逻辑矛盾与历史张力以及其审美个性研究的不够深入 ,都深刻地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美学。以宗教为参照 ,可以深化审美个性研究 ,则审美是人类追求即时性感性精神愉悦的活动。审美感性是物质感性、具体感性和即时感性 ,这些决定了审美乃人类精神生活起点、大众文化之典型代表。审美是最世俗的人类精神活动 ,美学则是人类感性精神现象学 ,这当是当代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确当起点。在拓展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上 ,审美较科学、宗教、哲学均远为逊色。  相似文献   
5.
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是合力作用下的产物,但经济变迁于其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一方面,经济发展推动下的技术革命为网络犯罪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中的不平等及其所导致的政治上不平等,极大诱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而网络正以其自由的特性成为矛盾宣泄的所在。  相似文献   
6.
TBT是当今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难突破的一种贸易壁垒,已成为继配额、原产地和反倾销措施之后,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又一项重要的非关税壁垒。中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应从WTO相关规则出发,提出构建与完善中国TBT法律体系的理论思考与现实探寻。  相似文献   
7.
冬季采暖热水锅炉 ,效率不高和尾部受热面腐蚀现象比较严重 ,对 15t热水锅炉进行了原因分析 ,并制定了相应的节能技术改造措施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民族生态审美叙事的关键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交合互动 ,它在正义性原则指导下可保证民族生存与文化具有可持续生存指标 ,一种吸收变革而不丧失认同性活力的能指 ,从而使人与自然及民族间的交往灵活地进行。进而 ,在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等“多重隐喻”的功能交合辐射的过程中 ,人类超越自身而形成把握实在意义的方式与前景 ,最终形成对科技导致的生态危机与民族冲突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公安教育的审美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重要,首先公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人民警察。在治安形势严峻的今天,人民警察的审美需要也就是公安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审美教育有助于人民警察深入的了解各种犯罪的内在生成因素;第三,审美教育对培养人民警察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28-1937年之间《申报》女性广告进行了内容分析,并从日常市民生活与现代性体验和想象、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定位以及女性广告的消费文化特质三方面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申报》女性广告文化作为现代广告的典型代表,不仅是报业史上探索媒介经营的先驱和范本,也参与了当时上海都会文化和城市气质的构建,体现了当时现代性转型中的上海大众的日常审美意识。这不仅是二、三十年代海派文化的一个充满意趣的缩影或曰截面,还与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广告存在着共通与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