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商雨虹 《东北亚论坛》2006,15(6):120-124
新感觉派运动在日本文学史上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但川端康成却被认为是完成新感觉主义的唯一的一位作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川端康成把新感觉派贯穿始终、成为新感觉派最为成功的作家的主要原因是:川端寄予新感觉派运动的期望主要是在思想方面。即在新的表现当中寻求人生新的救济、找到人类超越死亡的方法。这与新感觉派的其他成员一味地在感觉的表现当中寻求文学的意义从根本上不同。贯穿整个新感觉派时期的川端的文学理念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是对人类超越死亡问题的关心。纵观川端的整个创作生涯,这也是川端文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雅斯贝尔斯的悲剧美学思想,雅斯贝尔斯认为超越是悲剧的哲学意义所在,真正的悲剧是存在论的,悲剧英雄的伟大体现在对悲剧的命运的抵抗和斗争中.要真正领悟雅斯贝尔斯的悲剧哲学,只有亲身体验、感悟,才会真正读懂 ,这需要读者的生命中真正经历过一番磨难.  相似文献   
3.
吕昭河 《思想战线》2003,29(6):10-14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学科,有着广阔的理论拓展空间和实践应用领域。“人口资源环境”具有稀缺资源属性,必须对其合理配置,但是“经济人”命题在解释“人口资源环境”行为时,存在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非均衡性,因此在理论和方法论上必须超越“经济人”命题,在宏大的理论范畴内,进行“人口资源环境”行为的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愈来愈多地涉及人的精神世界的意义追寻和精神生活的终极关怀,凸显出对精神家园建构的重要作用。学界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家园的内在关联、建构的内容和路径等方面都有研究和论述,其启示有:应以超越性需求为指引,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对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应在审视和解决多重矛盾的过程中构建精神家园;应依托和整合多种学科资源,以大教育的宏大视野建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行政问责实践的困境主要有谁来问责、问谁之责和何种问责等。谁来问责困境表现为自上问下与自下问上的矛盾和同体为主与异体为主的冲突,问谁之责困境主要是直接责任(人)与间接责任(人)的躲猫猫和领导责任(者)以组织责任为护身符,何种问责困境主要体现为法理问责与情理问责的纠结和公开问责与秘密查处的博弈。其间分别蕴含了行政价值迷失、德性伦理欠缺和制度伦理缺位的深层原因。文章认为,可从公民伦理的培育,德性伦理的培养和制度伦理建设等方面超越问责困境。  相似文献   
6.
坎坷的人生经历,引发了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深层思考:明了死是一个无需寻求而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应珍视生之"过程".从个人的苦难中审视并发现整个人类生命存在的状态是与生俱存的永恒困境,并试图指出人类走出困境的求赎之路--从绝对独立自由的精神上实现超越,由敬畏生命而谱写出一曲人类不屈的生命壮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