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高考、时政与素质教育──贴近社会实际、注重考生素质是高考改革的既定方向
引用本文:张伟明.高考、时政与素质教育──贴近社会实际、注重考生素质是高考改革的既定方向[J].时事报告,2001(8).
作者姓名:张伟明
作者单位:教育部考试中心
摘    要:高中以为高校培养人才为己任,高考以为高校选拔人才为目的。近几年。随着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普遍重视,从高考命题到高中教学,都在有意识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进行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探索与尝试。 199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曾在社会上引起一时轰动,一是这种题目令人耳目一新。二是给了考生极大的发挥空间。三是某杂志曾刊发过与此题相同的文章。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关于“诚信”的话题。仍然让考生自由发挥。这一话题与今年我社出版的第6期《时事》杂志上刊发的文章──《信用:安身生命的基础》不谋而合。如果说3年前的巧合偶然因素居多的话.今年的巧合则包含着更多的必然。高考在不断地贴近社会现实.诚信的问题正是目前社会生活中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日常关注时事、勤于思考的学生.必然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参加高考.凭着较强的综合素质。他们常常脱颖而出。这在今年的高考作文、政治试卷及其它科目中均有大且例证。 那么,高中教学和高考命题如何与时事教育密切结合?会对青少年素质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分别走访了有关人士,约请他们撰写了一组文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