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索隐批评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涵
引用本文:张金梅.索隐批评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2):165-168.
作者姓名:张金梅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    要:“索隐”渊源于《周易》,不仅是卜筮的功能。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文本的一种重要的解读方式,与《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有深厚的渊源。索隐批评自唐代发微,中经元明兴盛,迄至清代蔚为大观,形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富有民族特色的一道风景线。虽然其猜笨谜式的索隐手法和牵强附会的本事求解因违反了纯然的艺术表现或艺术创作规律而多为时人所诟病,但是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解读模式在中国,无论是传统古人还是当今现代人却一直都“情有独钟”。

关 键 词:《春秋》笔法  微言大义  索隐批评  基本内涵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