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公众意见在裁判结构中的地位
作者姓名:陈林林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疑案裁判中的法律判断模型研究”(10CFX03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裁判依据的类型分析,公众意见只能作为一种事实依据,参与个案裁判。在常规案件中,公众意见作为一种准用的辅助性依据,可以通过弱的裁量成为合理化判决结论的说明性事实。在遇有法律漏洞的疑难案件中,与社会性主张相一致的公众意见,如果耦合法律体系中的法律原则或基本权利规范,可以籍由强的裁量充当个案推理的运作性依据,成为非常情形中正当化个案规则创制的立法性事实。在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转型中国,法律系统必须在稳定性和灵活性、普遍正义和个案正义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判断公众意见的个案裁判地位,同样需在辅助性依据或运作性依据、说明性事实或立法性事实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关 键 词:公众意见  司法裁判  辅助性依据/说明性事实  运作性依据/立法性事实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法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法学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