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老校区 新校区
引用本文:竹青.老校区 新校区[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5(5):F0003-F0003.
作者姓名:竹青
摘    要:今夏的沪上一如往年,依旧烈日炎炎、闷热难耐;今夏的校园亦如往年,同样枝繁叶茂、幽静雅致。可在相同的季节,漫步于同一个校园,心中却涌起不同于往岁之思绪。不一样的思绪或许源自校园内忙碌着搬家的景象。暑假之后,学校管理机构主体将由长宁迁至松江。两校区间半小时的车距,不但映证了学校的迅速发展,也深深影响了学校里的每一分子。学校公文上将两个校区分别定名为“长宁校区”、“松江校区”,这种正式而清晰的名称也许更适宜对外介绍,而所谓“总部”、“分部”说法又因其隶属性彰显而使人不乐接受。从内心而言,“老校区”、“新校区”之称呼愈觉熟悉和亲切。老校区,百年之前的建筑仍安然矗立。这在近代高等教育历史不过只有百多年的中国,在开埠不到两百年的上海,弥足珍贵,堪称古老,而其古朴典雅,更有目共睹。在万航渡路的这方土地,一个世纪之前,她最早实践了教育领域的中西交融;七八十年前,她领略了无数文人志士的高歌呐喊;五十三年前,她迎来了新式法学教育模式的组建摸索;二十六年前,她感受到了压抑困顿多年之后重返校园的华政人的意气蓬勃。韬奋晨钟与格致夕照,还有那静静环绕的苏州河水,都印证了这一切。悠久的历史,浓郁含蓄的文化气息,这是老校区的精髓,也是老校区的风格,令人留恋,耐人品味。

关 键 词:《老校区  新校区》  中国  随笔  竹青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