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不能替国际物价上涨背黑锅
摘    要:傅勇在2007年12月24日的《中国经济周刊》上撰文指出:韩国媒体日前报道称中国从“稳定世界物价的一等功臣”变为“破坏物价稳定的主犯”、中国向全世界提供廉价商品“已成过去”后,加拿大央行刚发布的秋季报告称,中国对石油和矿产的需求将在未来几年持续推升世界商品价格。出现这种议论有一定的必然性,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有升温的可能。强调国际市场上的“中国因素”表征了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提升。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中国目前的物价上涨不仅影响着国内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也影响着国外居民的生活起居;不仅是国内政策决策部门关注的对象,也是国外政府决策的参考因素。作为崛起中的开放型大国,中国物价的风吹草动日益受到关注不足为奇。“中国输出通胀论”有所抬头的背景是中国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高企,既然这一压力在未来并不会明显缓解,有关“热议”就不会轻易消弭。权威部门预测,2008年的CPI将增长4.0%,奥运年的物价压力仍不会逆转。可以想象,明年中国将受到更多关注。

关 键 词:《中国经济周刊》  物价上涨  国际市场  通货膨胀压力  “中国因素”  国内政策  物价稳定  经济影响力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