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逻辑解读
引用本文:张国启,李欣宇.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逻辑解读[J].湖北社会科学,2013(1):15-17.
作者姓名:张国启  李欣宇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自洽性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洽性建设研究"
摘    要:马克思揭开了意识形态内涵的神秘面纱,并把这一概念推进到大众视野。然而,不少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虚假的意识"、"颠倒的意识"这一解读维度之中。实际上,马克思把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看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强调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存在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在思想意识中的系统反映。它是一种属性,而不是实体。要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逻辑内涵,应当关注以下维度的分析:认识论意义的意识形态,主要阐释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特征;价值论意义的意识形态,主要揭示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本质;社会学意义的意识形态,主要分析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其来源、地位和作用。

关 键 词:马克思  意识形态  虚假特征  阶级本质  话语意图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