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清刑律草案》立法宗旨的历史错位
引用本文:高汉成.《大清刑律草案》立法宗旨的历史错位[J].环球法律评论,2006,28(4).
作者姓名:高汉成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    要:1907年修订法律馆上奏《大清刑律草案》后,中央各部院堂官、地方各省督抚、将军都统陆续上奏对《大清刑律草案》的签注意见,对《草案》所奉行的“折衷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的立法宗旨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草案》第27章关于堕胎之罪的规定、第30章关于略诱及和诱之罪的规定、第306、307条关于决斗罪的规定有“食洋不化”的倾向,表明《草案》的起草者没能做到“会通中西”;总则第11条、第49条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分则第3章关于国交之罪的规定属于世界首创,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确是“拔苗助长”。貌似先进的理性主义立法宗旨因为不能适应中国当时的国情和实际状况而出现了历史错位。

关 键 词:大清刑律草案  签注  立法宗旨

Historical Dislocation of Legislative Aim of the Draft Criminal Code of the Great Qing Dynasty
Gao Hancheng.Historical Dislocation of Legislative Aim of the Draft Criminal Code of the Great Qing Dynasty[J].Global Law Review,2006,28(4).
Authors:Gao Hanche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