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朱熹仁学的三重意蕴
引用本文:张艳清.朱熹仁学的三重意蕴[J].理论学刊,2007(4):62-64.
作者姓名:张艳清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系,北京,100069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教委人文面上项目(SM200510025002)的阶段成果.
摘    要:朱熹对先秦儒家仁学的阐释代表了仁学发展到理学阶段的理论成就。它内在地包含着三个方面的指向,即本体论的、境界说的和自然论的,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理学对先秦儒家仁学的变革与重构。这些思维成果在推进儒家哲学思想之演进的同时,一方面表现出与原始儒学不同的导向和追求,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理学自身命运的某种根源。诸如仁与爱的分离而致其“以理杀人”,仁与生的合一而致其“有体无用”等等。

关 键 词:朱熹  仁学  本体  境界
文章编号:1002-3909(2007)04-0062-03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