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初步考察——以鄂、湘、赣三省为中心
引用本文:常明明.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初步考察——以鄂、湘、赣三省为中心[J].求索,2008(6):201-203.
作者姓名:常明明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教授、博士,贵州贵阳55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6JC790013)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XJL00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利用系统的档案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分别就农业劳动力的耕作能力和主要农作物亩需工量两方面,对20世纪50年代前期鄂、湘、赣三省农业劳动力的供需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理论估算。结果表明,该地区农业劳动力的潜在性剩余率在25—45%之间,季节性剩余率在60%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是每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城市化的发展来逐步得到转移的。但在建国初期,由于中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的阻碍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制度安排。当前,中国“三农”问题日趋突出,与历史积累有密切的关系。

关 键 词:农村剩余劳动力  潜在性剩余  季节性剩余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