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预期违约不是违约 不应承担违约责任
引用本文:陈家新.预期违约不是违约 不应承担违约责任[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5):40-45.
作者姓名:陈家新
作者单位: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摘    要:1999年10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首次明确对预期违约制度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加以规定。应当承认,这一制度的立法和实施,对我国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完善及法律的公平、效益和安全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十多年来,这一立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审判实践中都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预期违约指的是履行期限届满前违约,因此它表现的只是违约的主观愿望,是准备违约,是违约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而违约的事实却根本没有发生,这就不存在违约;由于预期违约中的所谓"违约"既无法律和法理依据,也无事实依据,而且在实践中又很难操作,因而不应当追究违约责任。为此,笔者认为,该制度弊多利少,眼下不宜建制适用。

关 键 词:预期违约  现实违约  履行期限  违约  违约责任  操作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