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连队经常性思想教育讲课提纲之一四八
引用本文:易金务.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连队经常性思想教育讲课提纲之一四八[J].基层政治工作研究,2006(6):18-19.
作者姓名:易金务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战略构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华美乐章。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没的主要任务之一,并且强调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完整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这表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涵义:一方面,社会是和谐的;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传统的和谐社会”具有某些共同的属性,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 键 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教育  科学内涵  党的执政能力  连队  和谐社会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