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汉傣地支字读音研究
引用本文:吴安其.汉傣地支字读音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1996(2).
作者姓名:吴安其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研所
摘    要: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地支十二字。第五期有一份完整的干支表(合37986)。甲骨文的支字和它们的排列与后世的相同。壮侗民族除了黎,也都使用支字。傣历用干支纪年纪日,水族水书中的干支字是仿照古汉字的象形字。壮侗语支字的读音借自古汉语,如傣语支字的读法相当于《切韵》以前的汉语。 《切韵》成书于公元601年。王力先生把公元3世纪以前算作汉语的上古期,公元4世纪到12世纪为中古期。高本汉的上古汉语从西周时代算起(《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P2)。从语法和谐声的承传关系看,甲骨文的语言是汉语的源头。不妨假定商代河南和山东西部地区的汉语是甲骨文的语言。上古汉语从商开始算,大约有20个世纪。而代表中古语音的《切韵》离今天还不到14个世纪。上古汉语确实是有前缀音的,除了王力先生分析过的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可能还有形容词的词头外,如版纳傣语把“午”读作sǎ~1ηa~2,“戌”读作set~7,而德宏傣语把“戌”读作met~8,也能说明这一点。上古汉语的复辅音可能与更早期的前缀音有关系。与中古汉语有直接关系的是汉代的中原汉语。东汉时期中原汉语经过二、三个世纪的稳定,应有一种标准语,譬如说洛阳话。这种标准语是许慎《说文解字》的语音基础。 尽管汉语古音的研究中我们还有许多疑问,前人的研究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