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公共政策的行为途径:通向一个“心理国家”?
作者姓名:李德国  陈振明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摘    要:20世纪70年代后,行为经济学迅速发展,提出了大量与理性决策模式相违背的认知和行为特点,如双曲贴现、冷热情感鸿沟、乐观主义偏差、认知吝啬者、偏好逆转和安于现状偏差等。在行为经济学家看来,公共政策的调整范围,不仅有市场失败,还有行为失败,需要政府以新的家长主义方式施以关爱之手,帮助他们做出正确决策。基于非对称家长主义和自由家长主义的政策设计,是目前行为经济学应用于政策实践领域的两种主流途径,其具体政策工具包括化繁为简、警示、默认、社会规范等。行为经济学已经在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政策领域显露身手,形成了可以称为政策设计的行为透视途径,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被广泛实践,建设心理国家成为新公共管理运动之后的新一波改革浪潮。公共决策寻求行为经济学、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支持,是政策科学中的社会性回归和人的回归。在我国,结合国情和意识形态基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为透视与心理国家模式,具有现实上的需要,值得学界进一步思考与探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