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法治方式”对中国的冲撞及其反思
引用本文:陈金钊.“法治方式”对中国的冲撞及其反思[J].新法规月刊,2014(2):3-20.
作者姓名:陈金钊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基金项目:该文系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法律方法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0JJD820008)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关于正能量与负能量的谈论涉及很多领域,法治方式在功能上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由于法律、法治的工具属性,各种主体都可以运用法治达到自己的目的。因而基于对法治的不同理解,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各自追求的“法治方式”。经过法治论者的多年呼吁以及法治本身所显现的魅力,人们对法治达成了宽泛意义上的共识,在中国初步形成法治思潮。但是,人们所认同的只是高度抽象的法治内涵,在法治概念的外延方面还存在着太多的选项,以至于法治像法律一样,也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其中对“法治方式”的不同理解,在官民思想和行为中造成了很多的冲撞,甚至出现了以“法治”的名义挫败法治的负能量。如何树立正确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减少法治实施过程中的负能量,需要对中国正在发生的法治现象开展深入研究。

关 键 词:去治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法  律方法法  治中国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