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侦查中的“模糊”
引用本文:熊杰.侦查中的“模糊”[J].中国刑事警察,2003(2).
作者姓名:熊杰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公安局掇刀分局刑警大队
摘    要:侦查中的“模糊”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策略、一种能力。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模糊,那么,侦查“模糊”其实就一点儿都不模糊。 2002年3月11日21时许,一名妇女在湖北省荆门市水产路中端的第57栋与59栋之间的过道内被杀。侦技人员很快查清了死者身份:高淑琴,女,30岁,荆门某商业大厦休闲厅珍珠奶茶促销员,住荆门市水产路61栋,遇害地点离家仅50米。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和初步调查走访的结果,我们做出如下分析:被害颇有姿色,不能排除奸情杀人;穿着入时,家有私房,且发案地点偏僻,有可能为抢劫杀人;其丈夫是包工头,生意场上难免结些恩怨,报复杀人也有可能。初步分析,犯罪分子是有预谋的。但是考虑到杀人现场所在小巷是一条通道,来往人员很多,也怀疑到是否存在误杀的可能。既然案件性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