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民生多艰的外在客观实际,儒家仁政、王道、"为学必先治生"的内在诉求,二者构成了张之洞"厚民生"思想的生成基础,而实业民生思想、安全民生思想、吏治民生思想、教育民生思想、利源民生思想与救济民生思想则构成其基本内涵。张之洞"厚民生"思想尽管不乏朴素性、保守性以及空想性的历史局限,但在中国民生思想发展史上仍起到了一定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告诫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民生的建设实践中,不仅需要实现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际的有机对接,而且亦需讲思想、讲政治,如此方能避免陷入西方民生文化的窠臼,增强本己民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同时对历史虚无主义给予强力的回击,并从根本上推进解决已然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短板的民生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