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少数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农民教育初探(一)——扫盲夜校与技术学校的“联姻”
引用本文:邓国添 ,陈朝中 ,刘春贤.少数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农民教育初探(一)——扫盲夜校与技术学校的“联姻”[J].瞭望,1990(29).
作者姓名:邓国添  陈朝中  刘春贤
摘    要:将文化教育与技术教育溶为一体的农民教育,作为我国成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已经在广阔农村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在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教育正发挥科教兴农的特殊作用。 据统计,我国共有2.23亿文盲。其中90%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更为集中。有25种少数民族12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达50%以上,高的达80%以上。这个庞大的文盲群体,既是过去愚昧和贫困的产物,又是今天愚昧和贫困的载体。文化教育的落后反作用于经济,致使陷于贫困的旋涡而不能自拔,与发达地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现实情况,要求加快农民教育进展。在新的形势下,农民教育担负的使命,不仅仅是组织文化学习,帮助一个文盲认识1500个字(国家规定脱盲的主要标准),而且要通过文化学习,扫除愚昧,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脱贫步伐。 记者在中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近3个月的调查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教育,在探索中发展,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应该看到,农民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将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开拓,以适应这些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 今年是国际扫盲年,本刊从这一期起,将分三期连载记者的调查,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