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社会空间建构及响应——以福州为例
摘    要:文章诠释了近代福州城市空间构建过程和特征,并透过外力嵌入,解读了城市文化的响应。研究表明:近代之前,福州体现了中国传统帝王城市发展模式,而开埠通商后,福州"城"和"市"完成分离,并形成组团发展模式,即旧城区、南台商业及文教涉外区、马尾飞地型工业区,并以南街、茶亭街、中亭街及解放大桥为主体的城市主干线作为城市的联系主轴;在外力嵌入下,福州开放型城市经济结构和社会空间逐渐形成,城市人口分布重心呈现出向闽江南岸扩展趋向;在文化嵌入下,西方宗教文化于福州落地生根,外来宗教信仰空间形成。这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福州城市文化传播、民众受教育水平提高、社会风俗演变及政治变迁,但西方宗教信仰的传播改变了中国已有的文化传播方式和信仰体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