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精神贫困”现象的实质是个体失灵——来自行为科学的视角
作者姓名:杭承政  胡鞍钢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北京,100084
摘    要:精神贫困描述的是贫困人口因为主观因素而影响脱贫的现象。本文通过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对于精神贫困进行了定义和分析。我们将精神贫困限定为贫困人口志向缺乏、信念消极和行为决策非理性的行为表现,其本质是个体失灵,具体来说是志向失灵和行为失灵的结果。对于精神贫困的干预就是要采取行为政策使缺志转为有志,使非理性变为理性。干预的核心在于对于微观个体的关注和重视。由此,我们提出建构政府、市场、社会、个体四元的治理体系和公共政策分析,尤其要做到精准化的社会治理,引入创新的和超常规的靶向性公共政策工具,促进国家治理的进一步现代化。

关 键 词:精神贫困  个体失灵  精神扶贫  精准扶贫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