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司法解释中的但书规范:性质、识别方法与完善思路
引用本文:刘科.司法解释中的但书规范:性质、识别方法与完善思路[J].政治与法律,2023(1):81-96.
作者姓名:刘科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基金项目: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司法解释中的‘不按照犯罪处理’研究”(项目编号:19SFB202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但书规定的行为,由于达不到不法或责任的程度、不符合犯罪构成而出罪。但书出罪既不同于达不到不法或责任程度因而不符合犯罪构成的“不是犯罪”型的出罪,也不同于具备不法和责任的性质与程度、已符合犯罪构成但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归为无罪”型的出罪。判断司法解释中的出罪规范是否属于但书,应以但书出罪的性质为依据,以出罪事由是否符合“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实质内涵为标准,而不需考虑是否采取了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相同或相似的表述。完善司法解释中但书规范的基本思路是,剔除疑似的但书规范、规范真正的但书表述、拆分混杂的但书条款、增设必要的但书规定,从而建构多元化、开放性的但书出罪体系。

关 键 词:司法解释  但书  体系内出罪  疑似但书  但书识别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