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猕猴自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浅析
引用本文:罗其胜.猕猴自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浅析[J].中国兽医科学,1989(12).
作者姓名:罗其胜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摘    要:在灵长类动物中,国外相继报道过狒狒、食蟹猴和恒河猴等的自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且在恒河猴上建立了实验性模型。但在国内有关资料极少。笔者将本实验室积累的6例猕猴自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一)病例资料 6例雌性猕猴(Macsca mulatta)来自我国西南地区,年龄7~25岁,平均17.58岁。体重2.5~4kg。从野外捕获,在本饲养场喂养1~10年不等。 例1:M-39号猴,23.5岁。尸检见结肠、直肠猴结节线虫寄生,肠粘膜面充血,散在出血点和溃疡、假膜形成。子宫黄红色,切面见肌层出血,腔内含少量红白色液体。宫颈处肌层见一不规则小结节。镜检见子宫内膜和肌层坏死,大量嗜中性白细胞浸润,腔内积脓。宫颈结节状物为子宫内膜腺体和细胞间质。诊断:痢疾、子宫内膜炎、猴结节线虫寄生、子宫内膜异位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