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波兰工业转型中的偏见和事实
摘    要:波兰“大冲击式”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三年,证据表明,国有企业对新的经济现实所作出的反应比如下偏见中预示的更灵敏,这种偏见认为,国有部门是缺乏主动性和失败的。不仅在对于中期增长仍是至关重要的波兰,而且在其它国家生产部门典型地占有国民生产总值、就业、税收和出口中很高比例的改革的国家中,国有企业的行为和改革在不同的后共产主义国家,情况有所不同,而作为先行者的波兰的经历则提供了某些有益的教训。 大型生产企业的私有化并非一项容易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在东欧前计划经济中所要求的私有化范围极大。1990年,许多人认为国家财产应尽快被私有化。任何拖延都意味着浪费时间,而且当私有化最终实现时,恐怕不再会留下什么可私有化了。这种观点是以这样一种流行的观念为根据的,即国有企业在适应新经济现实时行动迟缓,并且不愿进行结构改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