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汉学与中国形象——纪念德国专业汉学建立一百周年(1909-2009) |
| |
作者姓名: | 谭渊 |
| |
作者单位: | 华中科技大学,德语系,武汉,430074 |
| |
基金项目: | 感谢沃尔芬比特奥古斯都公爵图书馆(Herzog August Bibliothek Wolfenbiittel)特别是馆长施寒微教授(Prof.Dr.Schmidt-Glimzer)对本文撰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
| |
摘 要: | 专业化建设是一百年来德国汉学发展的突出特点。起初,有关中国的研究服务于德国的殖民扩展政策。及至20世纪初,在德国大学中建立汉学这一新专业的呼声日益高涨。1909年,德国汉堡殖民学院设立了首个汉学教授席位。此后,汉学研究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经历了第一次繁荣,但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却遭受重创。直至60年代汉学专业才从战争创伤中恢复并在更多的德国大学中得到了巩固。汉学的发展使对中国文学、文化、历史的深入研究成为可能。著名作家德布林、黑塞、卡内蒂、艾希等人进而在作品中成功实现了文学构思与中国思想宝库的融合,最终也给德国人心中的中国形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
关 键 词: | 汉学 专业化 文化交流 德国文学 中国形象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