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破除“冷战思维”和“反共意识形态”的第一声春雷——保钓运动的台湾思想史意义
引用本文:朱双一.破除“冷战思维”和“反共意识形态”的第一声春雷——保钓运动的台湾思想史意义[J].台湾研究,2012(6):53-58.
作者姓名:朱双一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项目成果.
摘    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将二战后由其托管的琉球群岛交给日本时,其中也包括了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台湾当局因政经、军事高度依赖美、日,对此事采取消极容忍态度。这引起台港民众和海外华人华侨(特别是广大留学生)的不满和愤怒,他们自发地组织游行示威,形成声势浩大的保钓运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则态度坚决地表明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严正立场。美国最终表示交给日本的仅是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而非“主权”。1972年,中、日政府商定搁置争议,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应该说,保钓运动在当时阻止了钓鱼岛顺当地成为日本的囊中物,而它所搜集、整理的历史资料,至今仍是该岛主权属于中国的无可辩驳的证据。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保钓运动,其意义除了群岛的主权归属外,还具有当代台湾思想史上的重要性:它是台湾思想界对于“冷战思维”和“反共意识形态”的首次诘问和批判,堪称一次“深刻的海外华人的文化思想运动。”

关 键 词:思想史意义  台湾当局  意识形态  冷战思维  运动  海外华人华侨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权归属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