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英、法战场上的中国劳工
引用本文:徐国琦.英、法战场上的中国劳工[J].同舟共进,2014(8):13-16.
作者姓名:徐国琦
作者单位:香港大学历史系
摘    要:“以工代兵”计划的出笼 对于一战中“中国为什么要派出工人”的问题,前人一直误解甚深。普遍的看法是招募华工纯粹是列强之意,积贫积弱、外交被动的北京政府无能抵抗协约诸国剥削中国人工资源.只得屈从。此见解显然是对中国与一战关联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所致。中国在一战期间固然积贫积弱,但矢志变革、立意维新是自甲午战争以来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潜流。此一发不可挡的洪流冲垮了主宰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体系,并在中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主要共和国。垄断中国意识形态的儒教也在这股洪流的冲击下,黯然退出历史舞台。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充满世界眼光及前瞻意识的一代新人,取代了汲汲于“圣贤之书”的举人、进士,成为新社会的主导力量。以陈独秀、顾维钧、王宠惠、陈锦涛等为代表的社会精英,立志要一扫中国落后、贫弱之形象,推动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并寻求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认同形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积极主动、充满创新意识的新的外交出笼问世。

关 键 词:中国劳工  战场  积贫积弱  北京政府  关联问题  社会进步  甲午战争  意识形态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