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智能在场与主体之困: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危机与破局
引用本文:吴大娟.智能在场与主体之困: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危机与破局[J].理论导刊,2024(3):74-81.
作者姓名:吴大娟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下的精神政治学与人的精神现代化研究”(2022BKY020);
摘    要:人工智能已然成为21世纪最具创新性和爆发力的技术手段。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强烈冲击,非简化问题本质的“价值中立说”所能够涵摄和覆盖。人工智能营造的便捷生活表象遮蔽了人作为主体被技术裹挟的事实和难以“逃逸”的困境。“存在的非存在”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主体性存在的二元悖反,作为行动元的人类现实地存在于人工智能“座架”的经验世界,但却成为“不被需要”的“非存在者”。人工智能的历史性在场与技术化运作愈益显示出超越人类智能的力量,不断僭越人的主体地位代替人选择、判断、思考和行动,人工智能的高度自主性使人的自主性被遮蔽,其对生产生活的全面操控阻碍了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加剧了人被智能技术宰制而失去自由和反思批判精神的主体性危机。数智化背景下,应通过批判审思人工智能技术范式,适时采取自觉的“中辍”行为,以人之理性矫正技术的任性,引导智能技术为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服务,清除智能拜物教意识形态迷思,营造人机和谐共生、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从而推动加快智能社会建设步伐。

关 键 词:人工智能  主体性危机  技术  智能拜物教  人机和谐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