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貌合”与“神离”: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学说的差异性——以《巴黎手稿》为例
引用本文:焦佩锋.“貌合”与“神离”: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学说的差异性——以《巴黎手稿》为例[J].理论视野,2013(6):10-14.
作者姓名:焦佩锋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摘    要:在《巴黎手稿》这个文本的"前后"和"内外",马克思已经有自己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致思逻辑",即他已经注意到了感性的社会生活领域和感性的人的活动,"四重异化"便是其逻辑产物。因此,马克思虽然借用了费尔巴哈的哲学术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彻底的费尔巴哈主义者。发掘并澄明这一视角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关 键 词:马克思  费尔巴哈  人学思想  异同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