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哲学视野下公共性的历史生成与转换
引用本文:胡群英,郭湛.哲学视野下公共性的历史生成与转换[J].理论导刊,2010(8).
作者姓名:胡群英  郭湛
作者单位:1. 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广州,510090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的活动的公共性及其限度研究" 
摘    要:公共性是人的社会性本质在公共生活中的表现方式,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前提条件,同时它也界定了人类活动领域的内部划分。共同体或组织是公共性生成的实体条件与界限,在不同的历史和共同体条件下,公共性生成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一定的流变性。以一定历史事实为基础的公共性概念同时还具有能够超越其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的功能,因而具有更普遍的解释效力和规范意义,这使得公共性在实现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内在转型上具有重要的转换功能。

关 键 词:公共性  组织体  历史生成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