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亲和性”——基于几组概念内涵的分析
引用本文:王增智.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亲和性”——基于几组概念内涵的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4(9).
作者姓名:王增智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11JZD00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异质文化内化:文化变迁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3M531631);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现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建构”(201203085)
摘    要: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迅速发展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能够批判地继承生成于农耕社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生成新文化。这一历史进程本身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要么在形式上,要么在内容上,要么在思维方式上,抑或三者,总应有些关联。因为两种异质文化之间的批判继承,若没有"中介"是不可想象的。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部分概念"套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概念,不仅是早期的一种解读范式,即使在今天的解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正是这种"套解"的成立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亲和性"。

关 键 词: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亲和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