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社会怨恨的生成机制研究
引用本文:向良云,祝建兵.社会怨恨的生成机制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2(2):26-29.
作者姓名:向良云  祝建兵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度青年项目《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机理与干预研究》(10YJC630292)(主持人:向良云);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度青年项目《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演化及其阻断机制研究》(11CGL093)阶段成果(主持人:向良云)
摘    要: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断裂与失衡带来的利益分配格局多元化和极化趋势、价值比较形成的不公平感、宪政意义的公正平等与现实的反差等作为强烈的外部刺激作用于社会公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对于自身生存状态和社会位置的归因偏差,加之制度化利益表达有效性缺失所导致的低下政治效能感和无力感,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社会怨恨,并经过不断蔓延、感染、传播而上升为主导性的社会情绪。现实社会生活正越来越多地承受着这种怨恨情绪制度边缘化、非制度化释放过程所带来的危害。

关 键 词:弱势群体  社会怨恨  生成机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