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的认定
引用本文:李雨杭,陈山.“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的认定[J].Journal of Sichuan Police College,2023(4):93-101.
作者姓名:李雨杭  陈山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    要:“交通肇事”后的“逃逸”情节是法官量刑的重要参考因素。目前,“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的认定缺乏统一标准,同案不同判问题较为突出。司法实践的困境源于“逃逸”情节认定的法理争议,即“逃避法律追究说”与“逃避救助义务说”的理论冲突,而解释论下的“逃避救助义务说”具有适用的正当性与可行性。基于此,首先应当明确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条件是行为必须先符合交通肇事罪基本要件,其次要厘清“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立法目的在于通过处罚行为人肇事后的不救助行为,避免被害人遭受的法益侵害加剧,而非惩罚行为人的逃逸行为,最后在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时应当综合客观方面的不履行救助行为和主观方面的故意心态进行认定。

关 键 词:交通肇事  逃逸  独立情节  规范目的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