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丰富和发展
引用本文:许圣元.“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丰富和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6).
作者姓名:许圣元
作者单位:山东泰安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副主任
摘    要:“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丰富和发展,突出表现为“三个结合”。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讲道德、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最早提出荣辱概念的是孟子, “仁则荣,不仁则辱”、“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在这里,荣辱既是区分行为道德与否的社会标准,也是判断人与非人的社会标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