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反劳动”现象的批判及其应对策略
引用本文:夏荣珊吴学琴.“反劳动”现象的批判及其应对策略[J].理论导刊,2022(8):99-104.
作者姓名:夏荣珊吴学琴
作者单位:1.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30601;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司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任务“如何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哲学基础”(18JF013)。
摘    要:当前,一些诸如“内卷”“躺平”“打工人”“蚁族”一类的网络用词层出不穷,持续引发社会热议。“反劳动”的话语势头最先在被城市焦虑笼罩下的群体中弥散开来,逐渐内化为思想上的低欲望,外化为行动上的懈怠和停滞,“反劳动”的社会症候逐渐显现,劳动意义随之呈现出一幅贫困图景。社会意识领域的问题究其根本要从社会存在领域寻找原因。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劳动本质的探究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指出共产主义实现路径。现阶段,“反劳动”社会现象的出现恰恰说明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异化劳动的问题仍然存在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日益严峻。因而,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的视角探寻新时代的劳动现象与劳动意义,既是对劳动正义的匡扶,也是继续探寻人的本质复归的出路。

关 键 词:反劳动  社会症候  劳动意义  异化劳动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