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重建信用中国
引用本文:吴亮,李江,赵肖峰,杨桃源.重建信用中国[J].瞭望,2002(Z1).
作者姓名:吴亮  李江  赵肖峰  杨桃源
作者单位:本刊记者 (吴亮,李江,赵肖峰),本刊记者(杨桃源)
摘    要:从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到普通百姓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诚实信用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因信用不良引发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缺乏信用,在我们的各个行业都有表现。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中介机构信用、政府信用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不良记录。在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并引发了种种经济和社会危机。信用环境的恶化,正严重影响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信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国之基。个人失信,害在数人;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而政府缺 乏信用,则德治难行,权威不立。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2月7日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要增强信用观念,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要通过强化经济金融法治、加快信用制度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实现社会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转。要建立全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使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和个人充分享受守信的益处和便利,使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声誉扫地、付出代价。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