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扶贫的故事(上)——关于X公司“包扶”前村的社会学观察
引用本文:黄菡.扶贫的故事(上)——关于X公司“包扶”前村的社会学观察[J].唯实,2005(1):19-23.
作者姓名:黄菡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摘    要:1994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承诺在20世纪的最后7年时间里,基本解决农村8000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996年,中共中央又召开了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决定在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西部省份建立领导干部扶贫工作责任制,强调扶贫对象要直接"瞄准"到贫困的村庄和农户(即"扶贫到户")。十多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扶贫工作的投入力度是空前的,也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在有些地区却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如何长期巩固扶贫工作的成果,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脱贫致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扶贫的故事》可以算做是对这些问题的一种回答。这是一位青年学者深入陕西省渭北旱塬,对某公司(作者在文中称为"X公司")在1997年至1999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包村扶贫"("村",即为陕西省X县Q乡所属的一个村庄,作者在文中把它称为"前村")工作所做的社会学观察。虽然称它为"故事",但却是用调查手记的笔触写成的,所以,应该说是一篇"真实的故事"。本期刊登的,是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而故事的结局,读者将在下一期看到。

关 键 词:政府机关  领导干部  从政  村庄  99年  承诺  根本  故事  手记  作者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