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保护性拆除钻了制度漏洞
摘    要:《京华时报》2012年2月18日登载楚唐的文章:最近,一些地方拆毁不可移动文物的事件屡有发生,不约而同地,“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成了破坏不可移动文物的招牌。这个招牌,除了语义上的讽刺意味,并没有赢取公众认可的目的。近日,针对此类现象,由国家文物局正式作出“名词解释”:所谓“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等没任何法律依据,也违背了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关 键 词:保护性  拆除  不可移动文物  制度  《京华时报》  国家文物局  讽刺意味  法律依据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